《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韩红的一首歌《天路》,请大家仔细听。生:你知道歌词中“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吗?(青藏铁路)师:那你们对青藏铁路了解有多少呢?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吧?生: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2.师:同学们的资料搜集的真不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而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梦想,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也正在由梦想变成现实。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板书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3、齐读课题1遍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都讲些什么?2、生:轻声读文3、师:老师看大家读的很认真,也很投入,相信在初读中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老师来考考大家吧!(课件出示生字词正音)5、师:看来大家对生字词掌握的还不错,那你对课文了解有多少,通过初读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6、生: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终于是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的事儿。他们面临很多困难,高原缺氧,冻土区开凿隧道很艰难西藏地区天气恶劣,建设者工作认真,顽强,有毅力7、师:同学们初读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相信如果你能细细的读读课文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1、青藏铁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课件出示重点句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3、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条铁路的具体路线吧!(想)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青藏铁路路线图4、看了这条路线图,你有何感受?(路程好远,好难啊)5、指导朗读。那就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要把你心中的这种感受读出来。课件出示重点句6、师:其实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从1958年就已经开始修筑青藏铁路了,但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因为各种原因青藏铁路也未能走进拉萨,直到2001年10月18日,青藏铁路的二期工程才正式开工。那么在青藏铁路施工的过程中,筑路工人遇到了哪些巨大的困难?又是如何战胜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用浪线画出,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在句子的旁边做好标注,再和小组的同学好好交流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点拨)9、指名汇报(教师随机课件出示重点句)A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前面,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渣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体会:想在多年冻土区开凿隧道难度极大,在外国人眼里,这是无法做到的,也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从西方媒体的预言,更加衬托出西部建设者遇到困难的那种勇敢,实干的创新精神。(抓根本不可能一词理解句子,圈重点号)B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体会:工程刚开工,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洞壁就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的难题。作者还采用的拟人的手法,说明冻土层给筑路工人带来的巨大困难。(抓住下马威理解句意,用白板标重点号)板书:冻土区C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