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7.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二、掌握下列字词(黑体字注音):繁衍yǎn繁殖zhí嫩枝nèn胚胎pēi鲫鱼jì鲤鱼lǐ鳞片lín脊椎zhuī蟾蜍chánchú胰蛋白酶yíméi两栖qī腺xiàn分泌mì濒临bīn鄞县yín细菌jūn渗透shèn囊náng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克隆是什么”?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5分钟)参考: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举例子、下定义、作引用。举例子:列举了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下定义:对克隆一词作出解释;作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自学指导(二):自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思考:1.将这两部分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8分钟)参考:“克隆”与克隆的科研成果说明对象说明顺序类别研究成果时间说明方法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生物进化低——高鱼类鲫鱼1979年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鲤鲫鱼两栖类爪蟾蜍1962年黑斑蛙1978年哺乳类鼠多利羊1996年自学指导(三):自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思考:1.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2.“多利”的诞生为什么会引起轰动?这实际上是第2段中哺乳类的重复,可不可以删去?(6分钟)参考:1.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按照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也就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这样安排体现了有条不紊,如果按时间顺序就乱了。动物越进化,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按克隆技术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安排顺序,这样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作者先写中国的克隆鲫鱼实验、再写以前外国的克隆爪蟾实验,及我国童第周的黑斑蛙实验,然后写其后的中国克隆鲤、鲫实验及外国的克隆鼠实验,这样安排也充分体现了再克隆这样的世界尖端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2.“多利”的诞生为什么会引起轰动?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小结:第二部分两条线索,第一个是通过中外实验的比较,突出中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贡献;第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突出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当堂训练:自读课文第四部分,完成下面练习(5分钟)1.克隆技术可以从哪些方面造福人类?2.你从这一段中发现哪些了科学家的精神?什么精神?参考:1.第一,有效地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表现了科学家的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我们要把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讨论克隆之利弊。二、一读课文: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自学指导(四):通读全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5分钟)从文中我们能看出科学家怎样的态度和精神?找出能表现这些的语句。我们从文中得出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参考:(1)“用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