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教学目标: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4.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讨论,明确: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收集并整理疑难问题。三、激诵读体会语言特色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1、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2、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明确: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3、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4、第3~5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明确: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5、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四、细心研读,感悟文本精读6~9段,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描写眼睛的角度。讨论归纳: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2作者是如何刻画眼睛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自由解读,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第6段中(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第7段中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还引用了高尔基地话,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第8段中的“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