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参观一个单位,游览一个景区,会有许多见闻感受,而学生们在写参观游览类文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写景顺序,因而显得杂乱无章;不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本单元课文以游记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融情于景等写景方法学以致用。二、训练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2.过程与方法: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景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瞬间。三、训练重点1.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景方法。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四、训练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游历名山大川,寻访名人遗迹,乃人生一大乐事,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探幽寻秘泼墨挥毫,为我们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我们穿越时空畅游古今中外的风景名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水清境幽、承天寺的积水空明,也欣赏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威尼斯独特的瑰丽。今天让我们结合写作知识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一起来总结一下,这类文章的写作注意点。(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1.学习写作知识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理清要点:(1)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写作时做到内容真实。(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注意条理清楚,可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①定点观察:就是指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依据一定的顺序,如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对眼前景物进行描写。②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③分类摹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的顺序来摹写的。(3)参观游览的文章形式可以自由灵活,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读者受到感染。2.明确游记的基本结构:大致由游踪、风貌、观感三部分组成。(1)游踪是指作品中叙述的具体游览过程。(2)风貌是指访游对象的风情和状貌。(3)观感是指游览景物后的感想或感情。3.掌握游记的一般要求:(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为了让文章条理清楚,我们可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语段展示,让学生讨论分清下列语段采用了哪种写景方法,各有什么特点?①ppt: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绒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让人既想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老舍《草原》)◆明确:采用定点观察法,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自上(天空)而下(草地)地观察天空时,发现草原上的天空与别处的天空不一样——清鲜、明朗;观察草地时又由远及近,远处“一碧千里”,近处有“平地”、“小丘”、“羊群”。景物有静有动、在草原上诸多景物中,抓住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小丘”、“羊群”重点观察,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好处: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注意点: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有立体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②ppt:“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确:采用移步换景法,用“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清楚交代行踪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