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学案【考试目标】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中华民族出现。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外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2)内因:清政府。(3)初步发展的时间:。(4)影响: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3、阶级基础:19世纪末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1)早期的维新思想:时间,代表人物、、。原因:西方的传入和中国的产生。主张:经济上主张;文化上主张;政治上主张。实质:反映了的利益和要求。(2)康梁的维新思想:时间,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代表作:和。意义:冲击了,奠定了的理论基础。梁启超代表作《》阐述的道理。二、维新运动的经过1、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使发展成为。2、发展:(1)设立学会、学堂、报馆:创办《》杂志,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成立政治团体;使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2)展开论战:时间;论战双方同派。主要内容:要不要(前提);要不要(核心);要不要(途径)。性质:。意义: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3、高潮:百日维新(1)准备: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它实际上是;同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以“”为宗旨,具有的性质。使维新浪潮激荡全国。(2)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3)人物:;时间:。(4)变法的内容: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军事(有利于挽救民族危亡);文教(有利于西学传播)。(5)变法的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的发展(经济上)和的传播(文化教育),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政治上)。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局限性:没有涉及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4、失败:戊戌政变(1)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破坏:慈禧太后;地方巡抚(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袁世凯。(2)经过: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宣布“”,囚禁光绪于;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被杀。其他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被陆续监禁、罢官和贬遣戍边。(3)结果:新政中除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政策,逐步变制度为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指出其首要目的是,从而激发了,起了重要作用。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提倡,主张,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四、变法失败原因和教训1、失败原因:。2、教训:。【题型示例】例1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解前思考〗首先认清本题是否定项选择,结合教材关于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分析,本题在解题中还必须要有开阔的思路。〖解析〗本题是2002年春季高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掌握情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因此A、C项正确。在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和外国进行商战,也激发了一些爱国资本家兴办近代企业,D项也正确(教材上无直接表述,需靠合理推理)。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投资修建铁路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而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的投资方向还是以轻工业为主。〖答案〗B〖解后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十九世纪末初步发展到一战期间经历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都是我们教与学的重点,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的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不仅要掌握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更要了解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例2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