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趣味导引1、据说姜子牙助周灭商之后,就大封功臣。等把功臣封完之后,封地也封完了,没了自己的封地。怎么办呢?他就把自己封到了百姓住房的屋脊正上方。现在农村盖正房,在屋脊正中间还用三块砖几片瓦垒成一座小庙。据说这就是姜子牙的封地。西周的分封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是姜子牙推行的吗,分封的主体是不是功臣呢,怎样分封的,姜子牙是不是被分封到屋脊上去了呢,分封制在西周起到了哪些作用?2、提问曹、陈、宋、等姓氏的同学是否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这些姓都同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有关?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知识梳理一、原始社会禅让制(公天下),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禅让制后改成世袭制(家天下)。二、奴隶社会时期(一)夏朝: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国家机器开始出现。血缘政治的出现。(二)商朝:1、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2、以神权强化王权(三)、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地方行政的“封建时代”)(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3)特点:①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关系——“土地、人民”和“义务”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子弟、先代贵族、功臣);④层层分封。(4)、作用:①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5)、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3、“封建”,全称叫做“封邦建国”,“封”就是赏赐、封赏,“邦”就是区域、土地,“建”就是建立,“国”就是国家,意思是一国之君给自己麾下的各个地方贵族封赏土地区域建立各地诸侯国,“封建”国家便是以各地诸侯国紧密团结在一个实力最强的国王周围的国家形式。封建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说法,是由地主私人拥有土地采取向农民租借的办法的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的特征。中国真正的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应该是从战国后期兴起的,自秦国以后我国进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我国的封建社会不同于西方,我国是的古代政体是君王权利大于一切,即由皇帝来给亲戚来册封,这是我国不同于西方的封建社会。4、西周诸侯国不是独立的国家,诸侯国与周天子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尽义务,同时在自己的领地内有一定的权力,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诸侯国实质上是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5、为何有学者将中国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称为“家国一体”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这时期的家国一体。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通过分封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权力,在权力的继承方面又确立宗法制,通过宗法制来保障以周天子为代表的贵族的世袭特权。这样通过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就垄断了政治生活的参与权,垄断了普通民众通过政治渠道。通俗的来说,对姬姓家族来说,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周王朝是他们的国,从家庭来说,周王朝又是他们的家。知识拓展:一、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