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与朱元思书3》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掌握课文中重点的文言词汇,背诵课文。2、理清文章结构,体味作者所描写的“奇山”和“异水”。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教学重点难点: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2、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插入富春江的图片。(课件)富春江,位于浙江省中部,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所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古以来,便受到无数文人的推崇和热爱,“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文章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二、作者及文体简介(课件)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好诗文,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称为“吴均体”。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历史,被焚书稿并免职。后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本文为骈文。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解题:书: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答谢中书书)三、检查预习附:注意以下词语的发音:(课件)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ān)戾(lì)经纶(lún)窥(kuī)横柯(kē)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评价)(课件出示朗读要求):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学生讨论、明确:(课件出示):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③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3、读懂课文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2)、教师出示投影片,点拨释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