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1)原因①雅尔塔体制: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②国家力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③国家利益: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④社会制度: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2)形成过程美国苏联政治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台(既复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又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军事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总部:布鲁塞尔)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总部:莫斯科),两极对峙局面形成【深入思考】冷战是否就无战争?提示: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除直接武装对抗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b)★1961年,民主德国筑起了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1990年两德合并,实现统一。(1)“德国分裂”①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②概况: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战争”①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形成两个占领区;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分别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苏对峙和美国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封锁包围的结果。②经过: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③地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3)“古巴导弹危机”①概况: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获得确切情报,武装封锁古巴。②结果:美苏两国经过谈判,苏联撤走导弹,危机结束。3.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1)积极影响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互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③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④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2)消极影响①美苏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不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苏联的困境直至解体。②世界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史实:欧洲——德国分裂;亚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美——古巴导弹危机)二、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为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为原子能联营)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深入思考】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提示:错误。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1)背景:美苏冷战格局;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2)标志: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发起人: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和埃及的纳赛尔。(4)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5)影响①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②在两大军事集团外,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深入思考】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提示: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个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运动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