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三中导学案科目语文主备人赵玉利审核人肖甲喜课题出师表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及有关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要文言现象。3、理解文章内容。4、诵读课文,体会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以叙事,在议论叙事之中又带有浓厚抒情色彩的写法,感受爱国忠君之情。学习流程教·学添补第一课时一、学生齐背杜甫《蜀相》诗导入:,。,。,。,。※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在《书愤》中盛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1、2。三、自学检测(5分钟)1、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2、有关诸葛亮的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3、表,是的一种文体。4、注音:疲弊()崩殂()陛()下恢弘()陟()罚臧否()妄自菲()薄行()阵和睦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以彰()其咎()咨()诹()善道裨()补5、了解“表”这种文体。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沉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性。四、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5分钟)1、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断句: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⑤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结合注释,识记重点字词。殂光引喻失义臧否简拔咨遗驽钝猥驱驰攘除损益彰诹夙夜忧叹五、探究文本,突破疑难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2、翻译下列句子。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首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六、当堂训练,能力提升1、古今异义词。①卑鄙:古义今义②秋:古义今义④感激:古义今义③痛恨:古义今义⑤开张: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①遗: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②效:恐托付不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③以:先帝不以臣卑鄙()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光先帝遗德()3、词类活用。①以光先帝遗德()深入不毛()②恢弘志士之气()亲贤臣,远小人()③此皆良实()陟罚臧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3、4。一、研读课文。1、读第1段,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北伐?①客观:形势危急“”②主观:大臣表现“”2、读1—5段,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在这里,诸葛亮不但提出建议,而且给后主推荐了有贤能的文臣武将,他们各有什么优点和长处?)①“”———()②“”———()③“”———()拓展: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使国家兴盛富强的例子?3、课文的第6、7段,诸葛亮叙述了自己的身世、深情回忆了自己21年来追随先帝的创业经过,细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回忆了哪几件事?作者回忆这些经历的目的是什么?①“”———()的事②“”———()的事③“”———()的事④“”———()的事⑤“”———()的事4、诸葛亮认为出兵北伐时机成熟的句子是:“”他给自己制定的出师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