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1「目标·兴趣」一、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请列举:。二、《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积累·运用」三、你能给带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吗?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fú()敢专也小惠未biàn()玉帛()败绩()小信未fú()下视其辙()登shì()而望之遂()逐齐师夫()战,勇气也望其旗mǐ()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牺牲玉帛:。小大之狱:。作出牺牲:。越狱逃跑:。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以情动人:。忠于人民:。「感悟·探究」五、理清课文思路,阅读文段,探究下列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解释带点的词。⑴、又何间焉:。⑵、肉食者谋之:。⑶、肉食者鄙:。⑷、小惠未徧:。⑸、小信未孚:。⑹、神弗福也:。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3、从曹刿与同乡的对话,可看出曹刿怎样的品质?我的理解:。4、4、鲁庄公认为战前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用愿文回答)。5、对于鲁庄公战前的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回答)。6、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我的理解:。7、联系实际,说说“取信于民”或“诚信”的重要性。我的见解:六、理解下列带点字的含义,说出相应的成语。齐师伐我:齐人三鼓:惧有伏焉:望其旗靡:小信未孚:夫大国,难测也:未能远谋:故克之:三而竭:观其辙:「拓展·升华」七、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21曹刿论战一、如: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以及现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等等四、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五、1、⑴、参与⑵、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⑶、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⑷、通“遍”,遍及,普遍⑸、为人所信服⑹、赐福,保佑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有爱国心,有责任感,有深谋远虑4、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因为民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六、师出无名一鼓作气危机四伏所向披靡不孚众望高深莫测足智多谋攻无不克殚精竭虑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