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学习目标:识记建国初、七十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能分析“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目的和意义;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本质、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难点:对以上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能史论结合地进行分析,以及构建新中国外交历史的总体框架。趣味导引1.中国外政治家概括了新中国的外交经历: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分析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2)20世纪60年代“两只拳头回击”。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20世纪80年代“无敌国”外交。由于美苏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加之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2.著名外交家、原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有三大“节点”:第一个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二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第三个是1971年10月25日的联合国大会。请简要指出吴建民确立我国现代外交三大“节点”的依据。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彻底改变了过去不平等的外交。(不平等外交——独立自主外交)(2)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为后来许多国家与我国建交创造了条件。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丰碑。(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国际作用越来越大。2.有学者在谈到当前中国的外交时指出:“现在中国外交早已过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时代,代之以战略的平衡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句话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何在?外交政策:一边倒、不结盟。知识梳理:一.建国初期的外交:(一)背景:1、国际: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并形成新的世界格局A、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B、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实现民族独立2、国内:A、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B、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二)外交政策:1、基本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基本方针外交方针内容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维持独立和主权【问题探究】正确理解“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①从背景看,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说,新中国提出“一边倒”的政策是明智选择。②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