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加试)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考查频度必考加试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4)秦始皇的功过bbbc(2018年4月,33题第一问)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7次1考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3)“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bc(2016年10月,33题第二问)考查唐太宗7次1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3)抗击沙俄侵略(4)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bbbc(2016年4月,33)综合考查康熙帝7次1考东西方的先哲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孔子的生平(2)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bcc5.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bc考点1(加试)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1.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C.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A、B、D正确。秦虽然颁布秦律,但法律是封建帝王的一家之法,由此判断秦不是法制国家,故正确答案是C。答案C考点2(加试)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2.(2017年1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中)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①闽中郡②九原郡③象郡④陇西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闽中郡的设置是在秦始皇征服百越之后而非之前(公元前220年),九原郡的设置是在秦朝击退匈奴之后设置的(公元前214年),是在征服百越之前而非之后,象郡也是在征服百越之后设置的(公元前214年),而陇西郡则是在公元前272年秦统一之前就已设置,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8年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末)战国时期,六国地区的关东人死后一般采用仰身直肢葬,但是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劳役人员墓地内发现,关东人死后被有组织地实施秦地的屈肢葬。这最有可能是()A.为了简化丧葬仪式B.为了推动文化认同C.为了歧视六国贵族D.为了宣传法家思想解析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统一是其表现之一,关东人死后被有组织地实施秦地的屈肢葬,体现了秦朝推动文化认同的政策,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简化丧葬仪式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歧视六国贵族的意图,故C错误;屈肢葬与法家思想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故选B。答案B考点3(加试)秦始皇的功过(c)4.(2018年3月台州模拟卷)《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些记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秦始皇()①勤政敬业②专制独断③依法治国④爱民如子A.②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材料中秦始皇“不中呈不得休息”体现勤政敬业,故①正确;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专制独断,故②正确;材料中“一断于法”体现依法治国,故③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始皇爱民如子,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4(加试)“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5.“上(唐太宗)谓侍臣曰:‘薛延陀倔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存百姓”的思想B.虚怀纳谏的胸襟C.“战而后和”的策略D.文德治国的思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意思可知唐太宗对薛延陀部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使薛延陀部归顺唐朝,这样有利于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不使百姓受到伤害,故反映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答案A考点5(加试)“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6.(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