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伴随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区域化也明显加快。继欧共体成立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贸易组织等先后出现。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尤其是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欧元的作用、欧盟扩大。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及社会热点来看,重点反思世界经济区域化存在的问题,“退群”成瘾的美国总统也会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走向有着重大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一定数量的非选择题;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举措及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举措仍将是关注的重点。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美国企图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建立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2.建立(1)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①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②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内容有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①世界银行:1945年建立,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3.影响(1)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2)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美国为了扩大商品输出,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3)“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2.形成(1)标志:1947年,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2)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3.影响(1)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3)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4)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1.发展(1)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2)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使欧共体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3)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成立。(4)2007年由12国发展至27国,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5)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2.评价(1)欧盟在经济建设领域成就巨大,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2)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原因: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2.形成(1)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4.影响:对三国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三)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1)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2)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3)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2.演变(1)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韩时提出。(2)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问世。(3)1991年,中国与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一起加入。3.活动: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次会议,发表《经济展望声明》,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2)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