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1课时)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一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教师讲解与学生感悟相结合。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一、导入新课。由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导入。老师刚才背诵的内容即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探疑互动学生交流关于老子的传说和小故事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我们一起交流。一老子生平及轶事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无处可考。李耳,字聃。二、介绍老子。教师要对学生的介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在互相交流传说及小故事中了解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三、指导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老子研读《尚书》的时期是他思想发展的成熟期。当时的老子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二关于《老子》《老子》一书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书中阐释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道"。《老子》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事物往往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诵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解疑归类本节课我们读了《老子二章》,并了解了老子以及他那部伟大的作品《道德经》。查疑落实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情况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学生个别朗读。师生齐读。板书老子二章老子介绍《道德经》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