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初步感受作者情感;2、品味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体会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品格。二、教学重难点(一)重难点1、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2、感受文章中对东方智慧的高度赞美之情。三、教学流程设计(一)明确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初步感受作者情感;2、品味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体会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品格。(二)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时间:5分钟)雨果:维克多雨果,法国伟大作家,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始终贯穿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思想。圆明园:圆明园,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这座花园位于北京海淀附近,方圆十多公里,可以欣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园内有许多罕见的珍宝、珍贵的资料和无价的文物,是一座世界著名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历史背景: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侵略军闯入圆明园,抢走了一切能搬动的珍贵文物,毁坏了一切来不及拿或拿不动的文物,并用一把火把这座“万园之园”毁于一旦。(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初步感受作者情感。(时间:10分钟)自学指导:(时间:4分钟)自由默读课文,说一说雨果的这封信写了些什么?参考:写作缘由——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侵略者的行径。自学指导:(时间:6分钟)圆明园——一座如梦如幻的万园之园化为了灰烬,所有的中国人为之心痛!许许多多外国同样心痛!请同学们倾尽你所有的情感,自由诵读雨果的这封写给强盗的信,体会雨果的感情,并结合你自己的感受把它写出来。参考:雨果的这封书信极力地渲染了圆明园无与伦比的梦幻一样的美,而后非常心痛地说出这奇迹已经消失的事实,英法联军凶残丑恶的强盗嘴脸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文章的爱憎非常分明。小结:雨果的书信表达的是他的心痛,但文章是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的,同学们第一遍诵读就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接着,我们继续诵读,体验文章更深层次的美。(四)品味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体会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品格。(时间:15分钟)自学指导:(时间:7分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心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味并把它写出来。参考:(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那就是这座名园”——圆明园是奇迹、毁掉、美的永恒呈现在我们心里;(2)“有一天,两个强盗……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心痛、野蛮丑恶、运用反语的修辞,是讽刺。知识点: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反语的特点就是正话反说,使语言具有更辛辣的嘲讽。反语的特点就是正话反说,使语言具有更辛辣的嘲讽。自学指导:(时间:8分钟)雨果为什么不响应巴特勒上尉的号召,为他们完全彻底的胜利捧场,赞美法国军队的胜利呢?(引导学生感受雨果的情怀)参考:中国人谴责强盗是合理的自然的,但是作为一个法国作家,能够像本文这样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而是仗义执言,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而是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他的伟大正是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政府有时分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雨果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的罪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所以这封信中还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中国人民的敬重。板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五)达标测试(时间:15分钟)1、谈一谈雨果的这封书信能震撼读者心灵的原因是什么?参考:雨果写此信,表达的不仅是他自己对人类智慧的赞颂以及对强盗的痛恨,他表达的是全人类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