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3、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查找关键字词,提炼重要信息,培养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设计部分实验方案。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2、通过阅读教材提炼关键字词理解概念,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前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题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课题内容是第五单元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对象本课题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化学实验。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四单元中较系统的学习了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来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了新的分子,从而了解水的组成和结构;加之第三单元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1、通过实验探究和指导阅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重点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器材多媒体,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镁条,烧杯,锥形瓶,小试管,镊子,小气球,托盘天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你能完成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吗?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以电解水为例,移动磁铁模型,说明化学反应实质。2、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以推测出蜡烛肯定含有哪些化学元素?依据是什么?思考并回答问题1、观察学生上黑板移动磁铁(按照反应前、中、后)来理解反应实质分成重新组合分子原子新分子其他学生拼接球棍模型肯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回顾旧知识,强化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为后面的思考做知识铺垫。[提问]刚才我们复习的是从种类方面思考并进行猜想新课教学讨论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那么要是从质量上来讨论呢?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学生实验]按照ppt上的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做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放于烧杯中在天平上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再称量)要观察天平指针是否平衡,反应后质量有无改变?反应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分析]在PPT上展示反应前后称量的所有物质,并分析哪些物质没参加反应,即对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影响,将其从PPT上删掉。分析真正使天平保持平衡的原因是反应前NaOH质量加上CuSO4质量等于反应后Na2SO4质量加上Cu(OH)2质量。对应着反应原理得出结论:操作参照书19页液体药品的取用观察并描述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后天平指针保持平衡,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没有改变。观察、指导教师移动和删除PPT上的物质来理解反应前后是哪些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总和没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出反应前后物质改变但质量不变。体验PPT模型的形象生动。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引深]那么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的化学反应呢?咱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个结论?能不能用这个结论来解释?[演示实验]在托盘和锥形瓶中分别取一截镁条和稀盐酸,在天平上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镁条接触,观察反应现象,再称量,观察天平指针是否平衡,反应后质量怎样变化?[提问]为什么称出的质量会减小?为什么与刚才的结论不同?提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