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课标内容①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②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纲要一、赵州桥1、赵州桥的特点:低弧长跨,单共跨河。拱上加拱,敞肩结构。美观大方,艺术价值高。历经千年,异常坚固。领先世界,誉满中外。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二、雕版印刷术早在战国时期,印章便开始使用了。汉朝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刻一方章,只要涂上印泥,可以无数次地试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石头书的拓片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纸白字的“拓片”。隋唐时期,在印章和石刻的基础上,雕版印刷出现。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印刷术的发明是长期文化、物质和技艺等积累的结果,有了这些条件,一旦社会需要,就会出现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原理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于薄纸上,在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现在印刷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隋唐时期,天文学领域里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隋唐的统治者比较重视天文学,政府有专门机构大史局(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天文台)观察天象。具有成就的天文学家是僧一行,是一名高僧,玄宗时被召入长安,从事天文历法研究工作,学识渊博而闻名长安。四、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幼时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但是体弱多病,为治病几乎把家产荡尽。他亲身体会到医学的重要,于是努力学医,20岁时他已经行医于乡里,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强壮,后活到百岁以上。孙思邈学医非常虚心,精益求精。他的医术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大。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召孙思邈入朝为太医,但他不贪图高官厚禄,婉言谢绝,保持自身自由。鉴于当时医术浩杂,他博采众长,删除繁复,择其要者集为一书,名曰《备急千金要方》。书名的意思是:人命集为宝贵,千金难买;紧急时刻,一个处方就可救人一命,因此它的价值超过千金。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