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诞生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完善过程中的三位皇帝及其采取的具体措施;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分组搜集有关古今选官制度、用人制度的资料和知识,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给人才选拔方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科举制的深远影响时,通过古今对比、中外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重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逐步完善。[教学难点]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么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的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看榜文”。[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善于用人)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大家都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讲授新课]先不要看书,我提一个问题大家来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什么是科举制度?(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什么时期出现的?(隋朝)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学生拿着自己准备好的资料上台讲解:九品中正制)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贫寒,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讨论:你认为这种选官方法好不好?(学生自由发言)现在大家阅读课文15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的事情?(学生阅读课文)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讨论:(1)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它给各种身份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2)通过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请大家看课本16页图片,并阅读小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请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大家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二、唐朝时科举制逐步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家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1)、16页动脑筋:请问这种:“贴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有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2)、18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怎样的局面?(3)、请第二组的同学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的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录象)请第三组的同学派代表起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有什么作为?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