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音像资料、课件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第六,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投影展示: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也可用挂图或教师画板图)。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9)指出北(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讨论交流:先组织、指导A、B两组各以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记录。然后A、B两组各推荐一个代表同时上讲台就上述同一个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进行全班交流研讨。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1.位置与范围(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2)北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