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程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光武中兴、外企宦官交通专权、黄巾起义。简述了东汉的建立初期,在刘秀的励精图治下出现了光武中兴,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宦官的专权导致世风日下,政治腐败,最终走向衰落。而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使之名存实亡。学情分析:东汉的兴亡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每一部分得故事性都是比较强的,所以对学生而言,充满的趣味感。学生也很好理解政治斗争的特殊,喜欢历史表像上的故事,所以打开本课的大门并不难,老师应该设计更为巧妙的教学结构,让学生们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知道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基本史实、黄巾起义和东汉的衰亡。2、通过光武中兴和外戚宦官专权的对比,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外戚宦官专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原因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通过光武中兴和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表现和外戚宦官专权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学难点:东汉衰败的原因和表现。教学过程:一、新课预习1、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2、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多次减免赋税,裁减官员,缓和了民族矛盾,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3、东汉中后期开始,由于皇帝年幼,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4、公元184年,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之走向灭亡。二、新课导入:东汉王朝,同学们相对比较陌生,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点的王朝之一,让我们欣赏一个小故事,去揭开这个王朝奇特的面纱。东汉外戚擅朝政,汉质帝抱怨梁冀专擅:此乃跋扈将军也。梁冀心怀怨恨,以鸩弑君。一个大臣竟然因皇上一句怨言就敢毒杀皇帝,足见这个大臣的胆量与权势是多么的嚣张。带着这些趣谈,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第13课:东汉的兴亡》光武中兴王莽篡汉赤眉绿林起义刘秀称帝光武中兴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以改革的幌子建立新朝。由于社会问题积重难返,而王莽不切实际的改革更是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反抗王莽统治的赤眉绿林起义。经过十几年的政治、军事斗争,西汉宗室刘秀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洛阳建立汉朝,史称东汉。师:什么是光武中兴?生:东汉初年,刘秀励精图治,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师:刘秀处心积虑维护东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可惜历史的发展偏离了他的设想,东汉走上了一条迥异的发展道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皇帝的妻族或母族,每当皇帝冲龄继位时,年幼无力亲政,往往由太后秉政,而太后又将朝政托付于其父兄,形成了外戚出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局面,把持朝政。宦官:在皇宫内伺候皇家生活的阉人,又成中官。皇帝成年后,欲从外戚手中夺取政权,一般都依靠最亲近的宦官。材料一:东京(东汉)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后汉书皇后纪》师:阅读材料,剖析东汉的外戚宦官政治有哪些影响。皇后汉章帝皇后汉和帝邓皇后汉安帝阎皇后汉顺帝梁皇后汉灵帝董太后汉灵帝何皇后外戚窦宪邓骘阎显梁冀董重何进皇帝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汉少帝阅读表格(或见课本61页码),分析东汉皇帝继位的特点?生:东汉皇帝继位普遍年幼,而且皇帝寿命都不算长,所以上一任皇帝的皇后成为太后,控制下一任皇帝。师:皇后作为一妇道人家,一般没有政治才能,而拥立幼君则更有利于她们控制朝政,享受权力、富贵因此皇后在父兄的帮助下,一般都会拥立幼君。材料二:和帝即祚幼弱,而窦氏兄弟专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