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型新授编写课时1集体研讨时间月日使用修改时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2.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2.建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应。教学用品仪器烧杯、集气瓶、试管、导管、玻璃片、铁架台等。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石灰水、石蕊溶液、醋酸溶液等。其它火柴、可乐瓶、蜡烛、课件、学案等。教学流程设计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在意大利的北部山区,有一个神奇而可怕的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每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莫名其妙地死去,而人却无妨。当人们蹲下身去观看小狗怎么回事时,也会倒地身亡。一时间谣言四起,人们说该山谷中一定有妖怪。于是请来巫师化解,但毫无作用。后来科学家来当地考察,终于找到了事件的“真凶”――那就是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同学们,你还想了解更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吗?就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吧。进入情境,随情景展开猜想和思考。自主学习问题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问题2: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问题3:二氧化碳对环境有何影响?学生阅读、圈划,检查学生预习及笔记情况,小组交流。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问题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用什么发生装置?(2)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3)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了?温故知新探究与交流过渡:二氧化碳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不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呢?实验与探究:【实验6-3】问题2:(1)该实验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蜡烛熄灭了,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3)低得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结论实验与探究:【实验6-4】观察实验的现象,并填表现象分析结论问题3: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你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吗?问题4:综上所述,你能较完整的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吗?并填写下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二氧化碳问题5: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有没有固体二氧化碳呢?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问题6:在【实验6-4】中,有的同学对塑料瓶的变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是不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从而导致塑料瓶变瘪的呢?过渡: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呢?小组【实验6-5】问题7:(1)石蕊是什么物质?有什么性质?(2)实验(I)的现象是什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3)实验(II)的现象是什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4)实验(III)的现象是什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5)实验(IV)的现象是什么?由此得到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达成共识。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达成共识。强调: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注意:不要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并展示交流。引导学生阅读:P119页有关干冰升华的内容和图片。并总结干冰的性质,并利用性质了解干冰的用途。(视频展示)仔细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1、二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小组合议,展示交流,并达成共识。点拨:1、石蕊是酸碱指示剂,遇酸的结论是什么?(6)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的烘烤,又有何现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完成表格:(I)(II)(III)(IV)烘干(Ⅵ)现象分析结论追问:能说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色吗?过渡:二氧化碳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补充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不供给呼吸2.能与水反应3.能与石灰水反应过渡: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何用途吗?知识点3:二氧化碳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