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富春高级中学高一历史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这首诗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形成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下格局。而伴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士人大夫忧国忧民、希图靠一己之力来挽救国运的感伤和无奈尽显在诗中。1.课标要求:●基本要求: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发展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理解商朝的政治特点。●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2.基础整理3.教学重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政治形式哦夏代政治权利有“传贤”演化为“传子”,“”制度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行,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代西周分封制周武王将分封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周成王令微子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西周宗法制定义:按照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核心: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以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等级:●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概念、目的、内容、作用、关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巩固练习1.(08年1月省会考补考)史书记载:西周初年分封了71个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对周天子承担朝贡、提供赋役等义务。这反映西周实行(A)行省制(B)礼乐制(C)分封制(D)科学制2.(10年省会考)《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11年省会考)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4.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A.郡县制B.科举制C.宗法制D.分封制5、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主要义务是①享有封国的世袭统治权②兼制其他诸侯③提供军赋和力役④定期朝贡A、①③B、①②C、①④D、③④6、下列对分封制表述正确的是①分封对象包括周王的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②受封诸侯绝对服从周王,无独立性③通过分封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④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长子、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②③8、《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9.阅读材料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摘自(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回答:(l)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