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每1题1.5分)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A.宗法制B.世袭制C.中央集权制D.分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商周中央政府并不能向农民直接征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才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故选C。ABD都是秦朝以前的制度,当时中央不能直接向农民征税,故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答案为A。其他各项说法错误。3.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制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B项的表述错误,与设问要求“不正确的是”相符,本题应选B项;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相符,故与设问要求“不正确的是”不符。4.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D.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后期,形成了内阁可以提前大选的惯例,促进内阁制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随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故材料表明责任内阁制的进一步发展,选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错;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B错;D与材料无关。【名师点睛】“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说明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体现了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说明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体现了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5.在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景表明A.英王没有实权B.首相就职前必须得到英王的任命C.英王有较大权力,可以直接任命首相D.《女王》情节有历史性错误【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