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5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得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得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上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得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内容。【答案】B解析:根据题肢中““彼得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的信息说明题肢中选项必须体现人文主义的内容,甲属于出身,丁属于正常活动,均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内涵,“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难改。”的信息明显说明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故B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正确理解2.“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知识点】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C解读材料信息,“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体现出对东方的“制度崇拜”思想,把东方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成为打破社会现实的有力参照物。这是对西方近世以来形成的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的成因分析。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这段话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项主张A.人人有权读《圣经》B.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C.简化宗教礼仪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知识点】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答案】B解析:罗马教皇宣扬教徒只有通过烦琐的宗教仪式包括购买赎罪券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主张依靠虔诚的信仰即可自救,不需要通过神职人员,强调个人与上帝的沟通权力,实际上就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体现了个人的自主性和权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可直接答题。4.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名言:“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ofthethingsthatare,thattheyare,andofthethingsthatarenot,thattheyarenot。”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B.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18世纪启蒙思想D.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知识点】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智者学派【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人如尺,是一切事物与是非的衡量标准”即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主张,其思想肯定了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权主义,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依据所学可知ABD项正确,C项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思路点拨】本题解题关键是解读英文含义,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结合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主张和意义进行判断。5.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A.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