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整合信息•考向1把握说明对象•常见的问法: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解题方法•1.看题目。•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示了说明对象,如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对于事理说明文,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说明对象,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的对象是花呈现红色的原因。考点自主梳理•2.抓第一段。•有的选文没有题目,我们就看第一段,它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3.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特征。•考向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常见的问法:×××有什么特点?•解题方法•1.直接从文中找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是:说明文的题目、说明文段首的总括句和说明文结尾的总结句。•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做法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抓段首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考向3筛选提取信息,整合内容要点•常见的问法:•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2.请给×××下个定义。•解题方法•1.审读题干,选准筛选方向,明确表达要求。•读懂暗示性的提示,除增强解题的针对性外,还可降低题目的难度。•2.找准区间,明确筛选信息的范围。•“范围”就是找答案的有效区域。要特别关注一些关联词前后的内容。首括句、过渡句和结尾句都是重要部位,偏正复句或句群(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目的复句等)中的中心分句和并列复句或句群(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选择复句等)中的分句也是关注的重点。•3.准确筛选,辨明主次。•根据题干的要求选出主要的信息。•4.合理转换,组织答案。•组织答案的方式有多种,如转换、摘录、提要、拼接等。•转换是整合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针对隐形信息而言的。•转换时注意以下几点:①转换角度:反面变正面,疑问便陈述,具体变概括,含蓄变浅显,总说变分述,感性变理性;②人称转换,“我”变成“作者”;③表达方式的转换,描写变成概括性的说明、议论。•5.谨要整合,分点作答。•谨:严谨——符合题目要求,符合事理逻辑;•要:精要——语言简洁、规范,抓住本质,彼此独立,标准一致,直观明朗。•【整合方法】•1.满足要点法: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多多益善”。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2.原句移用法: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3.拼接组合: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作恰当规范地表述。•4.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有些题目,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作答时就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应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注意语句的通顺。•5.依据题目要求,将原文加以浓缩、简化、提取要旨来回答问题:有时答案找到了,但是因为字数的限制,不能超出,就要浓缩提炼。可提取重点词语或提取相关句子的主干。随堂热身反馈•一、【2012·桂林】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神奇的稀土•①稀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稀土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稀少的土”,其实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再加上性质相近的钪、钇等17种元素的总称。每种稀土元素都有着极丰富的光、电、热、磁特性。•②稀土数量稀少。虽然理论上的稀土全球储量绝对值并不小,但是高含量的稀土仅存在于特定的矿藏中,且分布极不均匀。真正能集中开采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③稀土作用巨大。目前,稀土已被广泛用于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等13个领域40多个行业,尤其是在功能材料应用上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稀土在工业上虽然总体用量少,但是对于提高各领域产品和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