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关于商朝占卜、祭祀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有①使商朝弥漫着浓厚的神权色彩②商王借神权强化了王权③为后世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④反映了商朝奴隶制度的残酷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西周的分封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相比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主要是因为分封制①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②诸侯的任免由周王决定③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④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4.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①百世不迁之宗为大宗②五世则迁之宗是小宗③小宗五世以后贵贱分化严重④小宗必须迁移到其它地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性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B.唐朝C.北宋D.明朝6.《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7.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C.宗法血缘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8.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9.秦朝的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相比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主要表现在①皇帝和中央控制了对地方官吏的任免权②皇帝的命令可以直达百姓③皇帝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可以直达基层④中央对地方实行更直接的管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朝)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是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11.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B.郡县制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12.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监察制度和严酷的法律D.统一货币1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最早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是在A.西汉B.东汉初C.东汉末D.隋朝14.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A.内地兵力空虚B.封建统治腐朽C.地方割据势力膨胀D.皇帝不问政事15.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削夺王国封地B.夺去王侯的爵位C.推恩令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16.为解决汉初的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③实行推恩令④酎金夺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北宋出现“三衙”、“二府”、“三司”,它们体现统治者加强权力的一个共同原则是A.分化事权B.军政分开C.守内虚外D.强干弱枝18.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有①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②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使地方过于依赖中央,人浮于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自秦以来中央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分工严密,互不相属B.相互配合,相互牵制C.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