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预习单】⑴定都天京1851年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3年太平军占领,改为天京,作为都城——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53年,打倒附近,偏师深入失败,但为西征创造有利条件。1956年西征胜利,太平天国进入时期⑵《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土地分配原则:办法:●产品分配原则:办法:●评价:突出反映了阶级要求废除的愿望,是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主义的空想,根本无法实行。⑶《资政新篇》1859年目的:内容:公众选举官吏;发展,奖励发明;办、福利机构等。评价: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的方案;因缺乏实施的必要的条件,客观上又处于环境,根本没有实施。⑷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经过:1856年变乱,太平天国由转;后期防御,具有反反性质;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败因:;教训:意义:是反反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太平天国提出了的方案。【活动单】1.马克思认为,“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2.材料一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图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3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资政新篇》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两者的联系是什么?【巩固单】1.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右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4.拜上帝教创立后发展迅速,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A.拜上帝教有创造精神B.阶级矛盾尖锐C.满汉民族矛盾尖锐D.宗教迷信严重5.《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革命纲领,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只是单纯的土地制度B.它得以实行,并实现了理想C.是并不科学的纲领性文件D.是一种落后的思想6.《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7.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新青年》8.“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9.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主要因为它A.学习西方宗教思想反对西方殖民主义B.肩负着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C.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10.天京沦陷后洪仁玕被俘,他在“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洪仁玕盲目排外B.正确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