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2.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3.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2.设立:雍正帝时,朝廷临时设立,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3.影响: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进一步强化。(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禁锢了人们的,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的趋势。2.军队长期养尊处优,。3.政治腐败导致,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4.土地兼并盛行,社会的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四)闭关锁国政策1.实质:严格对外贸易。2.评价: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和的机会,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材料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百度百科(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该政策的实行对中国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谢弗评价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3个世纪中,几乎亚洲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马克思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项目郑和哥伦布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航海次数7次4次各次航海船只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少3只,最多17只每次航行人数2.7万~2.8万人最少90人,最多1500人到达范围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牙买加等地材料三漫画(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史实一例。(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材料三漫画反映了清朝实行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发展趋势。三、课堂练习1.为了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A.锦衣卫B.三司C.军机处D.东厂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3.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在()A.康熙时期B.雍正时期C.乾隆前期D.乾隆后期4.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严格地限制海外贸易。外国人来华贸易的唯一合法口岸是()A.天津B.广州C.北京D.厦门5.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B.倭寇入侵C.八股取士D.“文字狱”6.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