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同步检测粤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荡漾(yànɡ)青荇(xìnɡ)笙箫(shēnɡ)长篙(hāo)B.沉淀(diàn)漫溯(sù)罗绮(qǐ)饥馑(jǐn)C.憔悴(qiáo)絮聒(xù)监禁(jiān)棱角(lénɡ)D.桅船(wéi)朝夕(zhāo)灼热(zhuó)弯曲(qū)解析A“”项,篙读ɡāo。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①揉碎在浮藻间,________着彩虹似的梦。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________……着中国呀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________。A.沉淀封锁摇摆B.沉积封锁招摇C.沉淀封锁招摇D.沉积笼罩招摇解析“”沉淀:凝聚、积累,用来形容梦更加逼真,化无形为有形。沉积:重在聚积。封锁:用强力阻断和外界的联系。笼罩:遮盖。摇摆:摆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拟人化手法赋予青荇人格化。答案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工作一曝十寒,教育必然没有效果。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臣服,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难免“太过拙劣。正如有网友指出的,孩童如璞玉之未琢,治玉之道,在于顺其天然文理而精雕细刻”,体罚犹如以刀斧攻玉,粗鲁野蛮,鲜有不碎者!A.一蹴而就B.一曝十寒C.难免D.精雕细刻解析C“”项,难免:不容易避免,免不了。此处应用未免,意思是对人对事的委婉批评。A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B项,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D项,精雕细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答案C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A.1928年,他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的11月6日,在轮船上写下了《再别康桥》。B.几经周折,电台的同志才帮助出租车司机查找到了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第一热电厂的一名会计丢的。C.艾青五岁时被领回自己家,但是在家里依然受歧视。D.由于读者的生活阅历有深有浅,文艺修养和鉴赏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有的读者可“”能会把《老马》一诗看成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解析B项句式杂糅。答案B5.默写(5分)(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一)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完成6~8题。6“”“”.诗中的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美的比喻来反衬绝顶的肮脏,目的是造成令人恶心的反面效果。7.诗的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8“”.文中的死水有何象征意义?(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沟死水象征了那个黏滞的流不动的、沤的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象征。(二)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9~10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9.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比喻、移就和拟人。移就是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荡漾本是描写水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艳影。10“”“”.你怎样理解招摇甘心二词?(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招摇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甘心深刻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