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地图(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图,完成1~2题。1.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解析第1题,甲图比例尺为1∶15000,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甲、乙两图均为地图;甲图比例尺为线段式,乙图比例尺为数字式;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的文字或数字第2题,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应先向东北后向东南;火车站与学校和农业实验区相距应为几百米;依据指向标可判定方向;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答案1.A2.C读图,回答3~4题。[3.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4.若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a=b=c=dB.a>c>d>bC.b>d>c>aD.c>b>a>d解析第3题,图中四幅图图幅相近,b图比例尺最小,则实际范围最大。第4题,等高距相同,比例尺大的表示实际距离短,则坡度陡。答案3.B4.B(·武汉调研)年8月12日,韩国与朝鲜在廷坪岛附近互射炮弹。读图1和图2,完成5~6题。5.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A.2平方厘米B.20平方厘米C.200平方厘米D.2×1015平方厘米6.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解析第5题,依据比例尺计算可得出答案。第6题,若将图A放大到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2倍,为1∶5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每点还是代表1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答案5.B6.A(·江西百校联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第7~9题。7.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A.600米B.900米C.1000米D.1200米8.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A.③镇、乙村B.Ⅰ山山顶、②镇C.④镇、Ⅱ山山顶D.甲村、Ⅰ山山顶9.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A.M线B.N线C.P线D.Q线解析第7题,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最高处在该区域的西南部,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乙村的海拔在200~400米之间,两地的高差在600~1000米之间,B项正确。第8题,②镇、③镇、④镇、乙村受地形阻挡在①处无法看到。第9题,N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线路较短,设计最合理。答案7.B8.D9.B(·浙江文综,3~4)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0~11题。[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11.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解析第10题,台风过后,学生在实习中不可能得到溪谷的蒸发量和台风的降雨量;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求出溪谷的坡度,也可测量出堆积物粒径大小。第11题,甲、丙两点位于溪谷中。答案10.D11.B(·江苏地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13题。12.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地坡度最陡[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13.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解析第1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有可能会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①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④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④地为瀑布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A、B、D三项错误。第1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