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1~3题。1.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规律分别符合()。A.纬度地带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地方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C.干湿度和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和地方性规律2.A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3.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地带性规律B.地方性现象C.地带性规律和地方性现象D.垂直地带性规律解析第1题,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在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⑦→⑧→⑨→⑩则表现为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即干温度地带)分异规律。第2题,图中A山脉位于热带荒漠带中,自然带谱中基带应该为热带荒漠带,将C、D选项排除;由于海拔和纬度位置的影响,A山脉不可能出现冰川,故将A排除。第3题,沙漠中出现绿洲的条件是拥有丰富的地下水或高山冰雪融水,属于地方性分异。答案1.A2.B3.B(·日照检测)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4~5题。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景观主要是()。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阔叶林5.形成图中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纬度、水文B.地形、气候C.海陆位置、地形D.水文、土壤解析第4题,从阴影部分分布的位置可知,它主要分布在中亚、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草原。第5题,①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②地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答案4.A5.C(·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6~7题。6.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7.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析第6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7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势力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答案6.A7.D(·成都模拟)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8.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加剧B.泥石流频发C.土地沙漠化D.河流含沙量增大9.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8题,图示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第9题,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答案8.D9.C(·山东泰安期末)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10~11题。10.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1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山脉东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第10题,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该海域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第11题,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差不大,水分条件差异较大。答案10.A11.D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1)完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相互关系示意图。填写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要素: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气候、水文、地形)(6分)(2)运用上述原理分析下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成因以及其甲、乙、丙三地中甲和丙气温较低的原因。(10分)(3)分析图示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10分)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第(1)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