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加练4化学实验综合提升练1.(·四川理综,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D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解析A项,用稀HNO3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AgBr沉淀生成,即说明原反应液中有Br-产生,由此可以证明CH3CH2Br在NaOH溶液中发生了水解,正确;B项,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Fe2+生成Fe3+,故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Fe(NO3)2是否氧化变质,错误;C项,CCl4溶液显紫色,说明有I2生成,即发生反应:2KI+Br2===2KBr+I2,从而证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正确;D项,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说明Mg(OH)2转化成了Fe(OH)3,根据沉淀的转化规律,故可以说明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正确。答案B2.(·衢州中学检测)大多数药品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下列括号内的物质是用来检验括号外的药品是否变质的试剂,其中变质原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括号内的试剂能够检验括号外的药品是否变质的是()。A.Na2SO3(BaCl2)B.FeCl2(KSCN)C.KI(氯水)D.NaOH(盐酸)解析该题考查了物质的检验,从深层意义上考查了药品保存的原理。A项中Na2SO3容易氧化为Na2SO4,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变质前后的物质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aCl2不能检验Na2SO3是否氧化;B项中FeCl2容易氧化为FeCl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FeCl3中的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物质,KSCN可以检验FeCl2是否变质;C项中的KI易被氧化为I2,氯水与I2不反应;D项中的NaOH在空气中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但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盐酸与Na2CO3反应可产生气泡。答案B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①装置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二者在管口处又生成NH4Cl,容易堵塞导管无法制得NH3,A项错误;选用装置③,使用浓氨水与CaO或NaOH作用,可制取NH3,B项正确;②作为NH3的吸收装置,倒置漏斗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C项错误;利用④收集NH3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气体对流,否则收集气体不纯,试纸应粘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D项错误。答案B4.(·吉林模拟)下列实验设计及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B.图乙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导管内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C.图丙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D.图丁所示的实验,根据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比较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解析图甲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氧化产物为氯气,氯气与KI反应,氯气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KMnO4>Cl2>I2,A项正确;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B项错;根据反应热的计算原理可知C正确。图丁通入氯气时,下层先变为紫红色(I-被氧化为I2),然后上层变为黄色(Fe2+被氯气氧化为Fe3+),D项正确。答案B5.(·温州中学检测)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氨气B.用图2所示装置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的颜色C.用图3所示装置完成氯气的喷泉实验D.用图4所示装置测量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解析氨气比空气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用电解法制备Fe(OH)2时,Fe应作阳极,B错;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其体积,D错。答案C6.“”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装置省略)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装置。先给钠预热,当钠熔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