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考前冲刺30天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学生版)一、高考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2.鉴赏诗歌的语言。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二、考点剖析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自然形象(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2.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知识热点点睛】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类型:(1)豪放洒脱“”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二、自然形象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1、传统的审美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如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行不得也哥哥是人们模拟鹧鸪的啼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同时表达了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如:晏几道《鹧鸪天》“”(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5“”“”)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6“”“”)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