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第一课时硫的氧化物一、选择题1、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2、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Ba(OH)2B.Ba(NO3)2C.Na2SD.BaCl2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4、将SO2通入显红色的酚酞试剂中,发现红色消失,这主要是因为SO2有()A有漂白性B、有还原性C、溶于水后显酸性D、有氧化性5、SO2和Cl2均可用于漂白工业,对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SO2的漂白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为便于储存和使用,可用液氯代替氯水漂白干燥棉布上的有色物质D.为增强漂白效果,可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使用以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SO2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溶液褪色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7、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都不能共存,其中极易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A.H2S和SO2B.NO和O2C.NH3和HClD.Cl2和H2S8、下列反应中,硫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稀硫酸与Zn粒反应B.SO2与O2反应C.浓硫酸与铜反应D.SO3与水反应9、对于等质量的SO2和SO3来说,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C.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5D.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10、2008年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二审,表明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工商人士提醒消费者,长期食用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的食品不仅会破坏维生素B1,还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B.人体直接吸入二氧化硫易引起呼吸道疾病C.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D.可通过服入碱性物质(如NaOH)的方法来消除二氧化硫中毒11、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此过程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变浑浊。加入的这种物质不可能是()A.FeCl3溶液B.NH4Cl溶液C.稀氨水D.AgNO3溶液12、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未见白色沉淀,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立即产生沉淀,则通入的气体不可能的是A.Cl2B.NH3C.H2SD.CO213、下列物质①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漂白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褪色过程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14、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使品红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都能证明B.都不能证明C.③④⑤均能证明D.只有⑤能证明15、已知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根据其类别及化合价推测它不具有的性质A.与氧化钠反应B.与氢氧化钾反应C.与盐酸反应D.被氧化成其它物质16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17、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已部分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结论正确的是A.Na2SO3溶液已部分氧化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C.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4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溶液是否部分氧化1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19、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溶液;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③D.③④⑤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