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开始主导了欧洲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马克思主义学说适应了工人运动的需要B.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获得迅速发展C.马克思主义学说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日趋暴露解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中,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日趋暴露,早期工人运动兴起;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虽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美好愿望,但其致命的弱点使其无法指导工人运动;为了适应时代和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它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新的历史潮流发展起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虽有道理,但都不是主要原因。答案:A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说法:一是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A.资料来源B.研究方法C.史学观念D.作者立场解析:第一种的根据,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本主义来到世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社会主义的兴起,这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史观。第二种的依据,1500年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的兴起,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从整体史观角度进行划分,故选C项。答案:C3.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属于理论,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并非“率先”,故D项错误。答案:C4.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解析:材料认为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一战以及俄国历史土壤密切相关,选D项。答案:D5.“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解析:材料强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重要目的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所以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大力发展生产。答案:D6.《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解析:依据材料“《和平法令》”“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府是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答案:D7.《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