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易·系辞下第八》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2.在古代以及今天中国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3.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可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4.考古学家曾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像在拉犁耕地。据下图判断,“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6.《华阳国志》记载:“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B.漕渠C.白渠D.坎儿井7.《管子·小匡》载:“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由此可见()A.家庭手工业中小农不辍劳作仍食不果腹B.民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宏大,工匠分工细密C.官营手工业强制劳动,工匠职业世袭D.官营手工业对随意传子技术的工匠进行严惩8.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9.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10.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12.《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日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A.按时段分类交易B.已经出现了夜市C.交易场所已趋固定D.市场初显专业化13.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B.村落C.草市D.夜市14.下表反映的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县名镇名乌程乌镇南浔菁山妙西归安菱湖埭溪练市双林安吉马家渎递铺梅溪长兴四安和平合溪水口阜塘德清塘栖新市武康三桥埠上柏埠孝丰若干下列各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湖州所属州县基本上都出现了商业市镇,自然经济日趋瓦解B.商业市镇的出现是湖州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