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练(二)限时: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新乡二模)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答案D中国古代的孝道讲究孝敬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长辈,这与宗法观念紧密联系,故D项正确。孝道文化的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无关,同时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无关,故A.B两项错误。孝道与民本思想并非同一个概念,故C项错误。2.(2019全国Ⅰ卷模拟)《后汉书·王景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王景任庐江(地处淮南江北)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这反映出当时庐江地区()A.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B.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解C.农业灌溉耕作技术革新D.农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反映了庐江地区农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材料“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中包含两项信息,灌溉和牛耕,而C项只涉及灌溉一项信息,排除。D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3.(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答案A题干中“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说明汉高祖为了稳定政权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到孝惠帝、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即松弛了对商人的法律、减轻了徭役、减少了赋税,从而使得汉初“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说明汉初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故选A项。题干中汉高祖与孝惠帝、高后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为了汉初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并非政策的摇摆不定,排除B项。“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的表述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统治者对商业发展的态度问题,并非致富成为社会时尚,排除D项。4.(2019河南适考)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答案A沈括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影响科技发展,排除B项。理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排除C项。题干材料只能说理学影响科学研究,而不能说科学研究借助理学,排除D项。5.(2019陕西西安模拟)据明代《太仓州志》记载,太仓州(属苏州府)所产的棉布,“岁商贾货入两京(南京和北京),各郡邑以渔利”。这说明()A.太仓州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B.两京地区的棉纺织技术落后C.江南棉纺织业成为经济主导D.南北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达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明代商业。材料中江苏太仓的棉布远销北京,说明当时的长途贩运业发达,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太仓与其他地区棉纺织业的对比,不能说明其中心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两京地区棉布需求量大,不能说明两京地区棉纺织技术落后,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棉纺织业与其他行业的对比,不能说明江南棉纺织业成为经济主导,C项错误。6.(2019安徽蚌埠质检)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这段记叙表明当时()A.南京民众反对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