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一、单项选择题1.(2015·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诊断试题)彼特拉克曾说:“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体现了他()A.提倡人性,关注人生B.呼吁人们爱惜大自然C.主张信仰即可得救D.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思想代表人物的观点。关键信息:“彼特拉克”“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就要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项。2.(2015·福建省福州八中质检题)“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者的言论为切入点。根据题干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向往财富,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3.(2015·江苏省宿迁市模拟题)1517年教皇发售“赎罪券”,马丁·路德随后写了《九十五条论纲》;1520年教皇发布“圣谕”,开除马丁·路德的教籍。下列选项对此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路德否认上帝引起教皇不满B.路德的言行挑战了教皇权威C.论纲贴在教堂引起教皇反感D.教皇心胸狭隘,独断专行答案B解析路德的改革并不否认上帝,依然是虔诚的基督徒,故A项错误;C、D两项均非教皇开除路德的根本原因,根源在于路德的言行挑战影响了教皇权威,故教皇才开除马丁·路德的教籍。故选B项。4.(2015·广东省惠州市调研试题)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瑞士牧师慈运理”“《圣经》改革方案”“1525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宗教改革运动。A、B、D三项明显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5.(2015·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期中考试)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答案B解析15至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力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项。6.(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模拟题)“路德把新约(基督教经典)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让懂德文的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对圣经有自己的理解”。马丁·路德这样做的目的是()A.传播基督教义,扩大信徒基础B.揭露教皇骗局,反对宗教信仰C.宣传主权在民,提倡理性主义D.打破教廷垄断,主张思想自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教改革的理解。马丁·路德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领袖,A项错误;他并不反对宗教信仰,B项错误;C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可排除。路德让懂德文的人直接阅读《圣经》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实质上是打破教廷对宗教的垄断,宣传思想自由,D项正确。7.(2015·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B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以微弱多数通过英国王权得到了有效控制C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D“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是在二战以后,A项错误;英国王权得到了有效控制应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以后,B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D项错误;C项正确。8.(2015·湖北省武汉三中模拟题)“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