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一)、洋务运动1、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2、起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险局面。3、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李鸿章左宗棠(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无产阶级的产生(1)、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3)、地位: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二、重难点知识讲解(一)、区分洋务派和顽固派1、相同点顽固派和洋务派都属于清朝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封建官僚);根本出发点都是为维护清朝统治;2、不同点顽固派以倭仁为首,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两者意见分歧主要是在于对外洋事物是“利用”还是“仇视”,两者争论的实质是究竟用何种方式维护清朝统治。(二)、洋务派企业的特点1、军事工业的特点(1)、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2)、由政府出资兴办,产品用于武装军队,不计算成本,不考虑利润,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3)、企业管理采用封建衙门式,企业设刑庭、监狱。基本上是封建性的近代工业。2、民用企业的性质和特点这些企业都是使用大机器生产,创办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绝大部分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从而具有不同于军工企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可以说是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它在客观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也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锻炼了更多的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积极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2)、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4)、引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5)、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方面打开了缺口;(6)、提高了抵御外敌的作战能力。2、消极方面——洋务运动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1)、由清政府举办,为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服务;(2)、洋务派企图只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3)、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对内镇压人民反抗;(4)、民族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5)、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6)、经营管理腐败。(四)、重点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1、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在一些生产部门产生,如明朝中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在苏州等地的纺织业部门,就产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种种因素的限制和束缚,这一资本主义萌芽,尚未能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但它毕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赖以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成为促使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催化剂。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的入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商品输出,使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随之造成中国城乡手工业逐渐衰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速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另一方面,这也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二是资本输出,自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些近代企业,对稍后发生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客观上起了带头、示范和准备技术力量的作用,外商企业丰厚的利润也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起到了刺激作用。3、洋务运动中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养,以及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中对私人资本的吸收,都对稍后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促进作用。(五)、正确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理解其特点形成的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本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