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二、学习目标:1、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识记)2、中国社会对结辫、缠足的革除。(识记)3、西方饮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情况。(识记)4、近代中国民居的变化。(识记)5、中国近代报刊和电影发展情况及影响。(识记)6、近代中国日常礼仪、婚礼和葬礼的革新。(识记)7、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识记)三、重点、难点:重点: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过程。难点:1、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交通通讯的变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一)“竞尚洋装”——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的变化(识记)1、原因: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带来的影响2、概况:(1)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2)清政府实行改革:西式军装和警服(3)民国时期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3、影响:(1)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经济能力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2)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旗袍(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在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下,结辫和缠足陋习的革除(识记)知识链接:清朝男子的发式:他们在额角两端引一条直线,将直线以前的头发尽行剃去,只留颅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此俗承自其先民——靺鞨。据史书记载,靺鞨人“俗编发”,而至女真人则“辫发垂肩”、“垂金环,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原因:此种发式便于骑射。前部不留发,以免骑马驰骋时散发遮住视线;而颅后留一条粗大的发辫,在露宿时可充作枕头,借以安眠。真是兴利除弊,独具匠心。另外,满族及其先民信奉的萨满教认为,发辫生于人体顶部,与天穹最为接近,乃人的灵魂之所在,故而发辫备受其族人珍视。为国捐躯的将士,若其骨殖无法运回故土,则须将发辫带回,亦可算是魂归故里。1、断发概况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法令②民国政府《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2、不缠足运动概况①清政府屡禁不止②受民主平等思想影响,维新派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康广仁)③新学堂以不缠足为入学条件(三)“异味争尝”——西方饮食文化在近代中国发展的情况(识记)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烹饪流派:A、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中国烹饪的特点:选料严格,刀工精细,讲究拼配,调味多变,注意火候,要求色、香、味俱佳。B、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C、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1、原因:(1)近代西风东渐(2)受自然物产条件和生活习惯的限制2、表现:(1)西餐: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2)日常食品:糖果、点心、罐头、冰淇淋(3)酒--葡萄酒、白兰地;烟;茶--咖啡等(四)洋房与里弄——西方建筑艺术的传入和与中国建筑艺术的融合情况(识记)1、洋房:最早出现在租界---高级住宅2、普通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居住大院(北方)和里弄(南方和天津)(五)读报刊与看电影——中国近代报刊和电影发展情况以及它们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识记)1、报刊:(1)19世纪出现近代报刊(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有了新闻观念(3)《申报》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4)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5)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国人不可或缺的内容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2、电影:(1)1905年《定军山》——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3、意义:传播时事信息,促进科学知识普及,开阔视野。(六)礼仪的革新——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在社交婚姻丧葬礼仪的变化(识记)1、礼节:握手-相见礼革新开始,30年代成为最常见的相见礼民国初宣布废除传统的跪拜、作揖,代之握手、鞠躬2、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以及官宦人家3、葬礼:厚葬到文明、卫生、简洁的葬礼(七)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难点、掌握)对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