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2012安庆二模2012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C(错在“先”与“然后”,据第三段“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可知)2.(3分)D(A项是康德的观点,B项是黑格尔的观点,C项属于托尔斯泰的观点,它们都主张美是心的产物,所以是“美是心的产品”的依据。D项是作者的分析,认为美感是直觉、与物有关,所以不属于依据)3.(3分)D(A项错在“但和看者有关”,原文信息是“和你看者无关”;B项错在“合理性”,原文信息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C项错“诸观点各有千秋”,原文信息是“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4.(3分)D(竟:最终)5.(3分)C(A项:副词,于是,才/副词,却,竟然;B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C项:均为介词,替;D项: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6.(3分)B、C(B项:“霍氏离开霍家”明显有误;C项“借关廷福报复私愤”无据。)(此题选项B应为“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氏离开霍家”,校对有误,本题B、C两个答案都可得分。特此致歉。)7.(10分)(1)(3分)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各1分)(2)(4分)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1分)(3)(3分)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囚耳”主谓省略、“乌”、“道”,各1分)8.(4分)这两句诗说,“我”以后在其他地方也不用隐姓埋名了,如今世上多是你们这些绿林好汉。(2分)诗人自嘲自叹无法归隐了,从中我们可感知他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好汉的欣赏和对自己名声竟达绿林的喜悦心情。(2分)9.(4分)①李诗哀景反衬乐情。第一句描写黄昏时江村风大雨急、一片迷茫的哀景,反衬了三、四句自嘲自叹的诙谐情趣。(2分)②王诗哀景衬哀情。一、二句江天烟雨迷蒙的暗淡景象衬托了三、四句眷恋感伤之情。(2分)10.(5分)(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呦呦鹿鸣(3)隔叶黄鹂空好音(4)奈何取之尽锱铢(5)皓腕凝霜雪(6)揾英雄泪(7)留取丹心照汗青(8)落红不是无情物(错字、别字、添字、漏字、错位、笔画走势不清均不得分;超过5句,按答题的前5句评分。)11.(6分)①(来到嘉峪关,)看见险要形势与黄昏景象;②(入关城游览,)畅想守关将士生活;③(离开嘉峪关,)看见一块石碑。(6分,每点2分)12.(6分)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②想象丰富,让人仿佛置身战争情境。③化静为动,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感,反衬下文嘉峪关的肃穆。④烘托手法(衬托也可),用文殊山、黑山以及关前黄昏景象衬托嘉峪关形势险要,突出嘉峪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每点2分,答3点即可)13.(5分)(1)“过去”已成为客观历史因而没有偶然性,“未来”遥不可及因而谈不上偶然性,只有现实人生因不确定因素而具有偶然性,所以“偶然”只属于现实,永远只属于现在。(3分)(2)“我”来到了嘉峪关遗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确到了嘉峪关”;但是“我”来到的只是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嘉峪关,“我”无法走进历史,无法了解嘉峪关那真实的情境,无法走进当事者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2分)14.(8分)[示例一]这个情节是必要的。它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散文的意境,使行文跌宕多姿。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是,真正的历史是历史遗迹背后的人,没有人的历史是虚假的。一块碑背后隐藏着大队书记的故事,这人物故事使碑的存在有着历史意义,因而描写一行人看见碑这个情节进一步凸显了文章主题。[示例二]这个情节是多余的。上文描写自己偶到嘉峪关,游览关城,畅想历史上守关将士的生活,从而触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真正的历史是历史遗迹背后的人,没有人的历史是虚假的。文章主旨已经在上文被充分表达,所以此情节存在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