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选择题审题只需2步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两大题型之一,而且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并且选择题解答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解答后面非选择题的信心和情绪所以,高考要想取得理想成绩,选择题不容有失。选择题的解法很多,但千法万法都没有总结出一个通法。本书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及选择题的题型特点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通法,那就是“定时空,抓关键,析选项,找对应”。在平时的解题练习中坚持多用此法,解答选择题就能做到既快又准,再也不用为选择题的无谓失分而懊悔。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审题干是指对题干中明确体现的或隐含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造成失分。1.定时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机率。典例1(2016·江苏单科)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对时间的隐性考查,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其时间范围是1851年至1864年,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从时间上不符合,同时“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不会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什么影响。2.抓关键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景,在诸多信息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定位好时空,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典例2(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把握题干前后两句话之间的联系。题干前后两句话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是故意给考生设置的一个“陷阱”,看起来没有关系,实际上蕴含深意正是因为1875年以后的“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才在此后修改宪法,增强总统的权力。所以这一体制的变化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第二步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细审干扰选项,找出正确选项析选项,明确选项正误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步骤,无论选项形式怎么呈现,都无非由错误选项、无关选项、干扰选项和正确选项组成,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细审干扰选项、找出正确选项,让人有的放矢。1.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办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可以缩小筛选范围,提高选择题解答的正确率。(1)错误选项的主要表现形式①对问题表述太绝对,以偏概全。②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有知识性错误。③混淆主体,张冠李戴。④因果倒置,逻辑错误等。(2)无关选项的主要表现形式①选项本身正确,但与试题考查要求无关,如试题考查政治方面的问题,而选项则为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②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时间、空间、人物等没有关系。③选项表述不能支撑判断,与题干要求无关。④偏离解题主旨,表述与题干要求无关。典例3(2016·上海单科)《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选项判断依据选项正误A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错误选项B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正确选项C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错误选项D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错误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