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选择题1.仔细研读下表,表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直接造成()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印花布与棉纱的税率类别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C.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解析:C进口印花布和棉纱税率的下降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从而使我国男耕女织的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C正确。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故不是材料现象直接造成的结果,故A错误。税率下降不会直接造成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也无法直接造成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故B、D错误。2.(2019·浙江绍兴模拟)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的主要出口物中,茶叶由1871年至1873年的722159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1055064公担……棉花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B.《马关条约》加剧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败D.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D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原料出口数量的增加,其原因是列强的侵略,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A项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马关条约》签订是在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3.(2019·浙江1月学考)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①外商投资②洋务派创办③商人投资④手工工场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继昌隆缫丝厂是商人陈启源创办的,故选择C。4.(2017·浙江11月学考)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解析:D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问题,且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后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增加,故A错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符合甲午战争后的史实,但是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且材料没有体现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从新建工矿企业数量和平均增速可以判断此时民族工业出现高潮,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故选择D。5.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民族工业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集中于缫丝、棉纺等行业。鸦片战争后,到1893年,列强在中国的制造业和航运企业合计约有101家,投资额约5433万元。以上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①资金少②规模小③技术力量薄弱④行业分布不平衡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D据材料信息民族工业数量多于列强在中国的制造业和航运企业合计数量,但投资额远远小于列强在华的投资额,说明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且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缫丝、棉纺等行业,说明民族工业行业分布不平衡,①②④正确;技术力量薄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6.(2018•浙江6月学考)有学者说:“1895年以后民营工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乃外人大量设厂所激起之经济民族主义使然。外人大量设厂之后,一面有民间提倡挽回利权,一面有清廷倡导于上。”该学者认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涌现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民国初年,故排除①④。“一面有民间提倡挽回利权”指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一面有清廷倡导于上”指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②③。7.(2019·浙江绍兴期末)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不得不下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这一时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