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从“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这些词可理解到,它们都与“祖”有关系,即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宗法制,答案为C。王位世袭制是王位的继承问题,排除A;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B;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解释是“尊祖庙也”可见注重的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和地域,故排除ABD,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因此选A。BCD都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之一,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过去之所以苦于战争连绵不止,就是因为分封王侯造成的,现在天下刚刚统一,如果又裂土封国,实际是又要制造战争因素,会导致纷争。如此而求安宁,岂不是难上加难。秦朝统一之初,对于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进行了朝议,丞相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而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故选B。焚书坑儒是文化专制政策的体现,排除;CD是要实现军事上的大一统的措施,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5、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A、兵部隶属门下省B、君权受相权制约C、唐太宗大权旁落D、门下省独掌大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兵部隶属于尚书省,排除A;有材料“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说明君权受相权制约,故选B;结合所学,唐太宗是是受三省六部制制约,并不是大权旁落,排除C;三省分工协作,互相牵制,故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而演变·三省六部制6、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中央机构的精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君权,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故排除B,选A。CD只是现象,没有揭示实质,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7、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