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三)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项是《史记》中关于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姜尚)于齐营丘。”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3.《后汉书》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装置发明于()A.战国B.西汉C.东汉D.唐代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7.据统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经济中,商业资本始终大于工业资本。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利于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B.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C.有效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渗透D.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最终收复新疆。下列相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左宗棠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作战方针B.1876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大部领土,阿古柏兵败自杀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了除伊犁外的新疆D.在左宗棠上书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9.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B.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D.1840年以后的中国10.“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1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telephone),大足板子毕业生。”歌谣反映了当时()A.传统旧俗遭否定B.新旧事物的冲突C.新旧事物的并存D.社会转型的苦痛12.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13.某同学在学习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后,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革命委员会是一个党政分开的权力机构C.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到20世纪末,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刑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14.“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告台湾同胞书》B.“八一宣言”C.《反分裂国家法》D.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