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素养探究】1.背景史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①。——斯大林史料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②,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思考:据史料一、二归纳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①②分别提炼一个要点。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美国将社会主义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2.表现史料思考:结合史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和两极格局的表现。(史料实证)【点拨】从图片中“杜鲁门主义”“美帝国主义援助西欧”“北约”“华约”结合所学进行归纳。提示: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3.影响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①。——[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史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思考:据史料一、二,我们该如何评价冷战?谈谈你的认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点拨】注意评价历史事件和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从①中信息归纳其消极影响;从②中信息归纳其积极影响。提示:坚持辩证的观点。消极:军备竞赛使美苏付出高昂代价;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冷战推动了科技发展。【史论阐释】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影响:(1)积极性。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②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性。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两强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主题二多极力量的发展与两极格局的瓦解【素养探究】1.多极力量的发展史料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①。……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②。——《全球通史》思考:据史料概括“多元化社会”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元化”社会出现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依据①②中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概括。提示:含义:多极力量的成长。原因:美国实力的下降;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西欧的联合;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2.世界格局的演变史料德国的分与合【注】1945年德国被分区占领,陷入分裂;1961年,柏林墙修建;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德国实现统一。思考:结合史料图片,简述战后德国的分合及其体现的国际格局变迁。(时空观念)【点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