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英国的制度创新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探究1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英国议会史料以下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令状一则:发现问题: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种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读】依据“需赶赴议会……不得延误……不得擅自离会……行使职责、处理公务”等信息来判断国王与议会的关系。该令状主要说明了:①画线部分说明了国王在中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②教士、贵族实际行使议会权力,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位。提示:问题:英国光荣革命前,国王在中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士、贵族实际行使议会权力。变化:“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探究2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议会史料一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发现问题:(1)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是在表达什么信息?这种情况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解读】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实现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完全决裂而是双方一种相互的妥协与退让。提示:信息: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占据政府重要职位,势力比较强大。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史料二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发现问题:(2)材料中的“试种一下”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试种到成熟,英国是“温和”过渡。该过程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二中,英国“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是说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试种一下”说明资本主义代议制在英国属于开创性成果,对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性作用。提示:说明:资本主义代议制在英国属于开创性成果,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阶段:①1688年光荣革命,打破“君权神授”观念,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②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确立王在法下原则。③1721年以后,责任制内阁逐步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统而不治”。④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普通公民大众。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4)温和性:在演变过程中,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基本上是温和变革,没有发生大规模革命(出现过罢工、示威游行)。2.趋势:(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2)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普通公民。考点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史料一在理论上,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发现问题:(1)“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是理论上的,如何解释?英王的存在还有什么作用?(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一表明英王只是“理论上”的权力源泉,国王成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这是《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渐形成的政治特点。提示:国王成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作用:国王是国家的象征,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维系英联邦的纽带;还可以斡旋政党纠纷,维护政治的稳定。史料二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阁成员,领导内阁……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