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1843年为132958担,1853年为788127担,1860年达到910638担。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B.日益卷入国际市场C.农产品日趋商品化D.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答案B1843年到1860年,全国的茶叶出口量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是材料中现象的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结论无从得出,故排除D项。2.(2019新疆乌鲁木齐诊断)下表为1840年前与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值估计,这从侧面反映出()国产粮食商品量国产粮食商品值亿斤占产量(%)万两1840年前233.010.015533.31894年372.515.837250.0A.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答案C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A项排除。B项可以直接从表中数据得出,与题目要求“侧面反映”不符,B项排除。国产粮食商品量所占产量比重增加,商品值增加,从侧面反映出粮食生产不仅仅是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而是越来越多地用于商品交易,这从侧面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C项正确。题中时间为1840年前至1894年。在整个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故D项中“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表述错误。3.(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1853年,清政府下旨允许各地“以本省之钱粮,作为本省之军需”,允许各省征收贸易税——厘金,厘金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厘金税率由各省决定,洋货免纳厘金,1931年被南京国民政府废除。厘金制度()A.冲击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B.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D.因兴办洋务的需要而设立答案A厘金制度的产生,使得地方的财权得到扩大,进而对晚清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造成了极大冲击,A项正确;厘金最初是为镇压太平军而设立的,因此B.D两项错误;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4.(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反映了清政府中央威信的下降B.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C.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D.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答案A材料叙述的是面对列强入侵,地方官员不服从皇帝宣战诏书,借口各种理由推脱的现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央集权的效能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北洋军阀割据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避免北方战事的信息,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乱民”“邪术”“列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发生于义和团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5.(2019四川雅安三诊)1862年,清朝决定以“黄色龙旗”为“中国官船”之旗帜,黄龙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这表明清政府()A.坚持了天朝上国观念B.采用了中体西用思想C.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D.实现了外交观念的转变答案C材料不是强调天朝上国的观念,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B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在外交场合中也有规定的旗帜,体现了清政府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C正确。中国外交观念的转变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排除。6.(2019四川成都三诊)中国商办企业最早出现于1865年前后,集中在外贸服务工业、出口加工工业、进口替代工业等行业领域,分布地域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A.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高B.成为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C.在民族工业中占据主导D.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B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当时生产技术水平并不是普遍较高,A排除。从材料中看不出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