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主题1.(2015·吉林长春高三起点调研·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中华文化史》(上)材料二有人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材料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分析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4分)(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3分)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3)材料三中,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新经济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三农问题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主要是经济生产方式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决定的;第二小问对农村的影响,政治上受到城市的控制和压迫,经济上受到城市的剥削。(2)第一小问分别回答农工商政策即可,即农业:粮食税;工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允许自由贸易;第二小问评价新经济政策政治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说明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改变组织方式”即从人民公社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就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也积累了原料和资金。【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2分)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4分)(2)表现:农业:粮食税;工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允许自由贸易。(3分)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3)影响: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积累了所需的原料、资金。(4分)2.(2015·安徽黄山二模·36)(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币值:1936年元)农业净产值(亿元)耕地(千公顷)就业人口(千人)元/公顷元/就业人口19世纪80年代99.8763047160118158.3762.3620世纪30年代166.41938862000444177.2583.02年增长率(%)1.050.800.500.230.59——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向全党公布。决议指出:党在目前对于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可能,稳步前进。要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应有领导地大量发展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要在有初步互助运动基础的地区,应逐步推广常年互助组,要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地、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还指出要防止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的消极和急躁两种不同倾向。该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