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一、语言积累和运用(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禁锢(gù)诘责(jí)文绉绉(zhōu)眼翳(yì)B、胡髭(zì)黝黑(yǒu)一绺绺(lǚ)颔首(hàn)C、解剖(pōu)畸形(qí)诱惑(yòu)摹画(mó)D、滞留(zhì)粲然(càn)庶祖母(shù)脊背(jǐ)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丈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条皮鞭,它能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A、称量鞭策激励B、称量鞭挞鼓励C、测量鞭挞鼓励D、测量鞭策激励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深秋的龙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地的一项()A、细看这女孩,不过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白皙的脸上带着一丝羞涩。B、他攀登到海拔1860米的绝顶,饱览了“石笋峰”“百步云梯”“天都峰”……等奇观。C、“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李萌说:“我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D、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赞美春天:“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蕴含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6——8题。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6、参加“金满斗会”的人的身份和地位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A、特殊性、严肃性的特点B、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C、简陋性、庸俗性的特点D、自由化、随意性的特点7、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A、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热情和才能。B、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的聪明和智慧。C、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勤奋和刻苦。D、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人的执着和坚强。8、给这段文字加一个题目,准确的是()A、热闹乡村B、乡里民俗C、快乐村寨D、村寨传歌阅读《小石潭记》,回答9——11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